昨天又去看房子。
和上次青埔那間相比,一樣是去年剛蓋好的新成屋,價錢也差不多(租金加管理費兩萬左右),
但生活機能好多了,騎機車能到一堆餐廳、麥當勞、健身房,要選一定是選這裡。
況且,前後都是森林,蠻幽靜的,家電又齊全,可以一卡皮箱搬進來。
比較麻煩的是不能養寵物。
回家一查,售價每坪比青埔大概便宜十萬。
以房價租金比來看,租青埔比較"划算",
但青埔目前的房價真的沒那居住「價值」。
因為,高鐵又不是天天在坐,中壢市區到高鐵站計程車錢也不過兩三百啊 (更何況以後有機捷)。
Ikea, 水族館,貴到爆的假OUTLET,這些都不需要出現在我家旁邊啊?
周日晚又到青埔繞一圈,鄉下的清幽卻有都市般的房價,
在高鐵旁大馬路蓋住家大樓也真夠詭異的。
在這地點造鎮似乎只因為高鐵,可是同時開發了讓大家方便前往高鐵的機捷。
那麼,只有天天坐高鐵通勤又買不起台北的人會買青埔吧。
可是,住青埔的人幾乎都會買車過所謂"美式生活"吧,否則附近完全沒生活機能沒車可是會活不下去的。
有車的人還需要坐高鐵通勤嗎?
又,有車假日還能四處趴趴走,高鐵卻只能去特定地點,高鐵並不是萬能的。
說來說去,有那麼多人會為了單單高鐵這點來住青埔嗎?
缺少自住買盤的地方,發展機能的速度快嗎?房價能支撐多久呢?真的很好奇。
***
最近和老公一起狂看經濟相關的書籍,希望能擺脫經濟文盲的狀態。
假日買了一碗55元的滷肉飯,物價悄悄上漲的速度讓我和老公都大驚。
資本主義社會裡,老實工作努力存錢是蠢蛋,盡可能借錢瘋狂投資,才是正道!
放定存購買力會不停被侵蝕,這點真的不是說假的,
政府為了拚經濟的"業績"不惜犧牲部份人民權益也會全力撐住股市房市,
死不升息、長期維持低利率就是最好證明。
最近的新聞,CPI指數上漲5%因此調高勞保年金,
這新聞包裝得像政府多給錢一樣,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所謂"多發錢",
只是使發放的退休金維持相同的購買力罷了。
好像成語朝三暮四的故事裡在騙猴子一樣,感覺好可怕。
錢的流通總量一直在膨脹,不用懷疑 。
(原因是QE??為了一時經濟數據好看不惜造成長期通膨?)
所以媽才會說他們的金錢觀已經脫節、過時了。
這是一場比賽,比誰最能保住金錢的購買力。
作為最不需要內線資訊的投資標的,房產,就變成最簡單的手段。
回到青埔。
其實精明的有錢人更清楚低利息+通膨的傷害吧,所以非常非常需要保護金錢的手段吧。
(沒錯,我媽是笨蛋)
如果錢都放定存,買滷肉飯的能力會一直下降,很恐怖。
就像小時候覺得兩百萬很多,現在卻覺得............
所以,為了"保值"(房價隨著通貨膨脹同步上漲)才會一股腦流進房地產市場,
不是為了故意衝康年輕人。
資本會跑到最能放大自己的地方(投資),不然至少也會跑去可以維持自己的地方(保守投資),
不會待在一直減損自己的地方(定存)。
基於人類無法根本上預測未來 (偷用經濟邏輯裡面的句子哈),
投資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永遠無法避免。
所以,至少想求保本的人,就會把被低利逼出來的錢,放進房地產。
青埔,有綁到國家重大交通建設,所以被大家看好。
因為大家太缺投資標的,所以才導致青埔反映出大家看好度的未來預期價格。
只求自住不求投資的人,會很難買得下去,
因為實際居住價值實在和未來預期價格不相稱;高鐵的機能完全無法彌補生活機能低落的事實。
而沒有活人進駐,就更惡性循環,更不會有機能發展的可能。
但是,人類心理很受過去經驗的局限和綑綁,屋主們還是想要相信未來,
一方面也是錢實在沒有的別的簡單地投資去處。
這些人其實只求自己的錢能保值就夠了,空屋也沒差,幾十年以後比定存好就達到目的了。
所以青埔的那些房產,與其說是活人的居所,不如說是保本投資商品。
就算生活機能一直很差,重點是,只要有一群人持續"相信"它的"未來"發展,
就能支撐這樣的價格。更何況,政府也一直對此地點加碼投資。
(突然想到柬埔賽街上一整排全新無人的洋房,那也是國際投資客的傑作)
但是,說那麼多,房屋四周還是空空如也,發展也很慢啊。
房屋不是拿來住的,是拿來炒的。
那麼 (沒人關心的) 自住需求的人該怎辦呢?
找個符合需求又買得起的地點,上車就對了;
這輛由社會主流勢力全力抬轎的資產列車,才不會輕易崩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