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鐘子偉,一個我蠻喜歡的專欄作家,寫的職場文章
提到五年這個時間數字
不禁想起我曾經在HH看著D主管和A主管
心中曾冒出這樣一個念頭:我五年後死也不要變成跟他們同一個樣子。
現在剛剛好是2011年的“五年後”。
我跟他們一樣嗎?完完全全不一樣。
A當時月薪粗估至少十萬以上,D加上抽到的股票三四百萬年薪跑不掉
我剛結束在NE軟體新人的工作 月薪是三個月後從新人價35K調到40K
身價是年薪五十萬左右
這和我2008出社會第一年的價碼差不多
當然,以年齡上來說,當時D四十好幾而A五十幾
我現在才過三十歲
年齡上還是有一大段差距
但我曾經很困擾於是否應該要好好在大公司待下去努力往上爬
直到自己中年時爬到和D、A一樣的地位 來做為自己的職涯規劃
而且,D的年薪在我眼中 坐在高位打打嘴砲賺錢比我爸當牙醫辛勤工作 愜意多了
但五年內
部門被spin-off 拿股票被取消改成分紅制
D離開公司開民宿去(預謀已久兩年以上)
L跳到緯創繼續管理職
被分到律師帶頭的智權顧問公司的大部份成員 自行離職跳槽 剩下的也幾乎被裁光
當初轉事業群的A也在今年被裁員
父母和不清楚公司內部狀況的人很容易期待你在大公司可以隨著時間過去
慢慢往上 昇到D,A的位置
由於HH福利很好年薪又可以靠分股票衝上不錯的數字
這看起來好像是一條可行的不錯的路線
可是五年後回頭檢視 這條路“完全不存在”
不要說有向上晉升的機會 部門消失 連D,A都離開了
那些離開的跟我年齡相近的同事中
有拿著“上市公司多年專利經驗”跑去開事務所的
有出國留學回來現在在別的公司當PE
有產後轉戰台中的HH子公司當PE
有跑到大陸杭州去搞軟體創業 還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當UI的
歸咎其因 這個部門在我加入時就快玩完了
這些判斷分析很難和長輩解釋 而我也必須承認當初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
才會明明一加入就有“這個部門快玩完了”的想法和感覺
卻又勉強留下
總之 自己做的決定是自己要負責和承擔
我曾經在明明覺得沒希望的路上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和時間
現在就要面臨時間壓縮的窘境 但我會謹記教訓
也學會“對自己的判斷力要有自信和決心”
現在就算常常也有自我懷疑 就算身價節節倒退
我還是要照我個人的判斷去做 然後為我的決定負責
很高興五年後我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目標在追求
時間也驗證了那條路本來就完全不存在
即將要出國留學 新的專業 新的環境 新的機會
一切按照計劃進行
好好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 在自己的牌局中奮鬥
不要羨慕那些擁有我所沒有的特質的人 也不要妄想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
沒升官也不會死
真的不會死
你就是你 你只能做你做了會成功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